什么是精,即少而精,不投入多余的生產要素,只是在適當的時間生產必要數量的市場急需產品(或下道工序急需的產品);益,即所有經營活動都要有益有效,具有經濟性。精益生產是當前工業(yè)界zui佳的一種生產組織體系和方式。
距大野耐一到中國一汽設立第一條精益生產樣板線雖有三十多年。但是,國內大多數人對精益生產仍然是一知半解,不知道導入精益生產應該遵循哪些原則,也不知道導入精益生產的步驟。
精益生產方式源于豐田生產方式,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組織世界上17個國家的專家、學者,花費5年時間,耗資500萬美元,以汽車工業(yè)這一開創(chuàng)大批量生產方式和精益生產方式JIT的典型工業(yè)為例,經理論化后總結出來的。精益生產方式的優(yōu)越性不僅體現在生產制造系統,同樣也體現在產品開發(fā)、協作配套、營銷網絡以及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,它是當前工業(yè)界zui佳的一種生產組織體系和方式,也必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標準的全球生產體系。
一、導入精益生產的原則
在建立精益生產系統的過程中,必須對精益思想有正確的認識。以下是導入精益生產時應遵循的指導原則:
1、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傳遞精益思想和架構;
2、用簡單和可視化的方法建立精益生產系統;
3、專注于流動和品質,持續(xù)改善,用速度驅動品質;
4、把問題視為改善的機會,引進邏輯性的思考和方法去解決問題;
5、把建立精益過程當作精益之旅和學習之旅,從中享受精益帶來的成果和成長。
二、導入精益生產的步驟
1、導入精益思想
首先讓全體員工,尤其是項目組的成員,包括生產部門、產品工程、工業(yè)工程、物料管理、采購、質量等部門,了解精益思想的內涵,即精益思想的5項原則:價值、價值流、流動、拉動和盡善盡美。
2、開展精益生產的基礎活動,即實施5S和TPM
有了5S和TPM的基礎,生產線的“流動”才有機會順暢,可視化的“拉動”才能做得起來。
3、建立不間斷連續(xù)生產的物流。
這是精益生產的重點,也是5項原則中的“流動”概念。要確保不間斷的連續(xù)生產,整個生產流程中需要工序平衡和物料及時供應上線,以及生產過程中沒有任何品質的問題。所以在“物流”中我們需要建立下列3個流程:
(1)平準化生產;
(2)供應鏈管理;
(3)全面質量管理。
4、建立看板拉動的信息流。
在精益生產中,只有流動是不夠的,還需要做到“拉動”。所以在建立信息流時,我們要建立“看板拉動”和“安燈系統”。看板拉動是豐田生產方式的特點;而安燈系統是可視化的管理工具,即通知生產線的主管和相關人員那里出了問題,需要立即解決。
5、建立標準化和強調執(zhí)行力。
在上述四個步驟的過程中,一些方法驗證可行后,需要把它們標準化,并確保執(zhí)行,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有“執(zhí)行力”的機制。